-
活動訊息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 六都共同探討地方治理新挑戰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桃園市參與生態物流與城市低碳運輸論壇 分享地方實務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桃園推廣餘氫回收再利用 氫能發展跨界合作
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指出,電力碳排放占國內碳排放最大宗,因此「去碳電力」將是首要,2050年再生能源要占六至七成,傳統火力發電也必須搭配碳捕捉技術,國發會提出淨零12項戰略其中一項便是氫能。然而,過往工業餘氫常常直接排放掉,或是石化業者利用氫氣作為熱電共生的燃料,但近年越來越重視淨零碳排,如何循環利用工業餘氫日益受重視。
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企業永續管理師聯誼會參訪大溪寧靜轉運站
隨著企業對於永續發展逐漸重視,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永續管理也成為企業十分重要的一環,永續管理師有利於企業的跨部門或跨業別學習與良性競爭,更掌握了最新產業議題與趨勢,有助於建構永續社會、打造優良企業。 企業永續管理師聯誼會於9月30日前來大溪低碳寧靜轉運站參訪,透過環教老師的導覽,實際了解轉運站的運作模式與物流產業最新的低碳、永續解決方案。
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桃園參與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以實績展現低碳永續雄心
桃園市參與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策展,並於今(12)日由鄭文燦市長為桃園館開幕。本次策展以「永續行動 桃園淨零」為主題規劃,展館內容包含「永續發展」、「低碳城市」、「生態物流」、「循環經濟」等4大成果展區,展現桃園推動低碳永續發展成果。策展期間桃園館也連續三天辦理不同的主題活動,包含:生態物流專題座談、悠遊桃園海岸及永續環教DIY等活動,並提供減碳小樹苗等宣導品,歡迎民眾一同參與。 市長鄭文燦表示,為落實桃園市低碳綠色、健康宜居、智慧韌性及永續發展理念,升格後即推出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設立綠色城市推動小組,並在2021年成立「桃園市政府永續發展會」,皆由市長親自擔任召集人,並外聘產官學研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提供建言,透過市府同仁與市民的共同努力,讓桃園有了許多的改變。 市長鄭文燦指出,由於桃園市轉型經驗值得讓更多國家友人作為參考,因此桃園也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2020年首次發布桃園市地方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 VLR),並於今年推出VLR 2.0版,基於桃園各項環境背景與條件,聚焦10大亮點,包含防疫、消防安全、多元文化、社會住宅、地方創生、文化資產、教育、公園運動、永續環境與淨零碳排。 此外,市長鄭文燦也受邀在本次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中,進行永續城市分享,在社會力方面,規劃完善的社福政策,自升格以來,人口成長超過22萬,六都第一。在經濟力方面,截至111年5月底,落地桃園投資3,066億元,占全台總投資金額18 %,為全國之冠,工業產值達16兆6,223億元,全國第一。在環境力的部分,桃園積極發展推動綠色能源,截至111年5月止,桃園再生能源容量703MW,其中太陽光電為467MW,為北部縣市最高,較升格前成長約90倍。我們也提出桃園2050淨零路徑,透過有效的整合六大部門減碳策略,與產官學界共同合作,並運用公私協力,讓桃園綠色城市轉型成零碳城市。 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此次桃園館策展主題是以「永續行動 桃園淨零」為主軸,分別設計「永續發展、低碳城市、生態物流、循環經濟」展區,由永續發展17核心項目,延伸各項亮點政策,包含綠電城市、生質能中心、智慧路燈、河川治理與改善的串聯、生態物流六大示範區、低碳運輸、海廢再利用、固體再生燃料(SRF)技術等,以靜態搭配動態方式,讓政策活潑且親民,使民眾容易理解。 環保局長呂理德說明,桃園推動永續發展成果獲各界肯定,今年將桃園更多的執行成果提出,參與2022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在宜居永續城市項目中獲得「卓越城市獎項」,以及市府在台灣永續行動獎項目中取得1金3銅獎項,包含:桃園發展低碳綠色城市(金獎)、由廢轉能桃園生質能(銅獎)、桃園農地土壤污染改善及建置桃園海岸環教廊帶(銅獎)。 最後,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在努力實踐永續發展與低碳城市的道路上,碳排放量已經較升格前下降16.75%,我們將持續善盡地球公民的義務,堅定地實踐SDGs的願景與目標,打造桃園成為一座友善共好的永續城市。 今日桃園市長鄭文燦、市府環保局長呂理德、研考會主委吳君婷、經發局長郭裕信、資科局長余宛如、農業局長郭承泉、交通局長劉慶豐、地政局長蔡金鐘、水務局長劉振宇、工務局長賴宇亭、環保局副局長陳增祥、江育德、地稅局副局長蘇蔚芳、教育局專門委員呂銘洋、海岸管理工程處長林立昌、環境清潔稽查大隊長羅文林等均一同出席「桃園館」開幕式。
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低碳物流,商用電動三輪車正式上路!
記憶體模組大廠 威剛科技 跨足綠能物流市場!旗下品牌 威速登 推出首款專為物流業者設計的『商用智慧電動三輪車』,兼具高負載、安全性及靈活性,更適合臺灣地狹、巷弄多的都會區,是電商平台、物流業者與餐飲配送的低碳綠能最佳幫手! 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來看看,這款『商用智慧電動三輪車』到底具備哪些特色呢? 強大的載運能力 置物空間800公升、載重200公斤。 省電續航力 提供空車平坡連續行駛110公里的省電續航力,能大幅節省物流人員搬運時間與體力。 接軌國際 全臺唯一符合「歐盟L5e車款過彎穩定性規定」,讓使用者能兼顧運輸效益與行車安全。 加裝保溫冷鏈技術 擔負醫療用品和其他需低溫宅配物品的短程運送偏鄉地區。 上個月,在林口物流中心舉辦交車儀式,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及桃園市鄭文燦市長共同親臨出席,並致詞表示電動運具為全球減碳新趨勢,國發會已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訂下2040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工業局「#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也集結國內業者設計研發實力輔導開發電動三輪車,不僅滿足低碳綠色物流的需求,更善用資通訊(ICT)優勢,發展國內電動機車供應鏈,讓臺灣減碳腳步與國際接軌成為最佳典範
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鄭市長出席「2022 SDGs國際論壇」,分享桃園永續城市推動經驗
桃園市長鄭文燦3月24日上午前往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22 SDGs國際論壇」。鄭市長表示,減碳已經是全球的共識,目前中央已提出2050淨零排放以及訂定2030減碳目標的承諾,但仍需要規劃一條淨零路徑,包括再生能源、循環經濟、低碳科技、綠色金融、智慧建築、環境智慧管理等,都是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並透過碳稅等法規的制定與修正,提供企業誘因。鄭市長指出,在政府與民間部門形成共識、共同合作下,讓低碳城市、循環經濟可以成為未來國際通用的共同語言,也是台灣接軌國際、貢獻國際的一個重要方向。 鄭市長說,桃園升格後,以低碳城市做為發展目標,2015巴黎氣候峰會及2021格拉斯哥氣候峰會期間,市府皆派員積極參與。去(110)年氣候峰會以調適與減輕為主題,並引入新的減碳科技及財務模式來促進低碳化的實現,與會成員也提出許多良好的建議。 鄭市長表示,桃園是台灣最大的工業聚落,有1萬2,000家工廠,工業產值全國第一,在全台縣市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問題時,桃園仍維持人口出生率高於死亡率、移入人口率高於移出人口率的發展態勢,是一個人口正成長且相對年輕的城市。升格後,市府制定「桃園市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並成立「桃園市綠能專案辦公室」,並在109年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桃園自願檢視報告(VLR),110年成立「桃園市政府永續發展會」,讓城市治理符合SDGs的17項目標,並作為市府施政的核心價值;以再生能源為例,目前桃園整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691MW,其中太陽光電系統是北台灣第一名,相較升格前成長87.5倍,透過各種公私部門合作方案,讓再生能源成為主流。 鄭市長也表示,桃園在政府再生能源補助上率先提出儲能設備補助方案,目前台電提出「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試辦計畫,預定達到1.2GW,其中桃園虛擬電廠儲能設備的投資個案在今(111)年就有18件,未來將可作為用電尖峰、離峰時的調節,有效提升電網穩定度。 鄭市長指出,桃園持續落實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政策,自103年起,7年來降低13.74%,減煤減空污政策也是近期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主題之一,目前台灣包括大潭電廠及通霄電廠是採用天然氣發電,台中火力發電廠及興達火力發電廠則是採用燃煤發電,政府將持續提升天然氣發電比例,逐步讓燃煤發電退場。 鄭市長也指出,桃園是全台工業用鍋爐使用最多的城市,市府持續輔導大宗生煤使用廠改燃生質燃料、固體再生燃料(SRF)或天然氣,7年來總計輔導1, 572座企業鍋爐改燃乾淨燃料。桃園也率先全國、首創操作參數連線監控(CPMS),並在市內設置超過千件空氣盒子,透過智慧科技加強空污稽查,目前桃園懸浮微粒PM2.5正逐年改善,3年來年平均值為13.4μg/m3,低於15μg/m3的國家標準。市府也持續協調大潭電廠空污減量,目前大潭電廠共計6組機組,未來將配合中油第三接收站增設3部機組,市府也要求未來9部機組氮氧化物排放量必須低於原有6部機組的排放量,以達成空污減量目標,並規劃將此類空污協談機制運用於石化廠、鋼鐵廠,促進空污減量。 鄭市長表示,循環經濟是桃園都市發展的重心,桃園是台灣最大的廢棄物處理場域,擁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化工廠,市府建置全國首座生質能中心,處理廚餘、污泥等高熱值廢棄物,年發電量預估可達2億度,熱處理單元發電效率預估達25%,未來也將持續協助循環經濟機構、資源化工廠提升品質。 鄭市長提及,市府也重視碳足跡與碳揭露的推動,桃園在2019年至2021年國際碳揭露計畫(CDP)中,連續3年獲評為A級城市,展現市府推動減碳路徑上的成果;市府也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協助企業推動綠色生產轉型。鄭市長強調,桃園是全球PCB產業的重鎮,產值高達7千億元,早期PCB產業被視為高污染產業,但在升格後,市府推動重金屬總量管制政策,要求企業新建廠房必須符合高排放標準,有效降低南崁溪、新街溪、埔心溪等重金屬銅濃度。此外,桃園歷年來,重金屬污染農地總計列管342公頃,在市府積極整治下,已於110年完成復育、全數解列,讓綠色農田再現。未來PCB產業也將朝向「低碳高質」的目標邁進,讓PCB產業得以永續發展,突破減碳困境。 鄭市長指出,現今包括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縣市都在推動軌道建設,希望降低燃油運具的依賴度,桃園也期盼透過機場捷運、捷運棕線、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等3條捷運路線發展綠色交通,達成北北桃1小時生活圈。在低碳交通發展上,桃園是電動機車發展的故鄉,主要大廠都設置在桃園,目前桃園電動機車已經超過8萬輛,較升格前成長近10倍,充電或換電站也從最初的500站成長至1,422站,市府也規劃於2030年完成公務車輛及客運全面電動化,而建立友善電動運具環境仍是目前台灣面臨的挑戰,他認為應將汽車充電或換電站作為國家綠能基礎建設推動項目,以提高民眾使用電動車輛的誘因。 鄭市長表示,桃園是台灣物流重鎮,積極推動柴油車定檢及淘汰,市府與國內五大柴油車商共同推動「保檢合一」制度,讓車輛取得符合空污標準認證,並研議開放桃園國際機場需有相關認證的柴油車輛才可進入,未來也將持續在生態物流方面將低碳交通作為發展重點。桃園在3年前與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合作,獲選為全球首屆國際生態物流主席城市,市府也規劃包括沙崙綠倉儲、青埔綠能物流聚落、楊梅智慧共享倉儲、機場倉儲物流、中華郵政物流暨華亞科技園區及大溪商圈等6處示範區;以大溪商圈為例,市府在大溪停二停車場設置「低碳寧靜轉運站」,與各家物流業者合作,未來大溪老城區貨物將先運至轉運站卸貨後,再改用電動貨車或油電車等低碳運具配送至商家,也獲得地方居民及商圈店家的支持。 鄭市長也指出,桃園重視都市減碳政策,首創導入智能路燈照明系統,將全市16萬2,000盞路燈改為智能LED路燈,有效降低耗能約70%,年度電費從2.19億元驟減至6,600萬元,展現優異的減碳效果,並全國首創人因視覺雙色溫路燈設計,於路段使用黃燈、路口使用白燈,會隨著天氣晴雨改變照明模式,有效提高駕駛行車專注力,路燈報修平均時數也自50小時降低為12小時。此外,住商節能也是都市減碳重點之一,目前公務機關正在推動逐步汰換成1級節能設備的計畫,未來新設建築也將從綠建築設計走向智慧建築的方案。 在推動生態城市方面,鄭市長表示,市府推動濱海綠色廊道造林計畫,透過企業媒合等方式,在國有土地、河川、海岸等規劃5年種60萬棵樹,增加桃園的綠色資產。在海岸保育方面,市府陸續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新屋石滬群等四大海岸生態亮點,目前也是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的熱門去處。在河川治理方面,市府則推動全流域治理政策,其中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也從升格前約2萬7,726戶,成長至目前約17萬戶,成長率六都第一,並同時推動多項河川水質改善、水環境營造措施,以南崁溪為例,目前南崁溪畔正在舉辦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讓大家在欣賞裝置藝術之際,也可以看到桃園營造親水城市的成果。
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優化營運效率—榮獲金獎的大溪雅虎物流中心
新竹物流與雅虎、漢錸科技、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在地團隊合作,以全部Made In Taiwan的技術於桃園大溪設立「AI自動化物流中心」,打造智慧化、自動化、資訊化的科技倉儲。今(2021)年更獲得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獎殊榮。
了解更多 -
活動訊息9/29生態物流同學會—桃園分享利害關係人參與經驗
The ICLEI EcoLogistics Community is the first city network globally committed to a sustainable urban freight future. The Community leads sustainable urban freight development in their cities and drives global ac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exchange and action plans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