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與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共同致力於永續貨運與生態物流的國際領航者,透過永續的城市貨運規劃,使城市環境可以更永續且更宜居。
桃園市長被描述為「大膽城市的地方領導者」,而桃園市通過促進公共和私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以及利用技術、政策和城市規劃等資源,促進清潔、永續、高效能和安全的城市貨運
於2021年11月,世界各國領袖齊聚在英國格拉斯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簡稱COP26),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及風險。 也因此COP 26雖因疫情,自2020年延至2021年才舉行,但各界依舊積極參與,希望可以達成全球升溫低於1.5℃的目標,致力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 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正是減碳轉型的關鍵議題。交通運輸部門中不僅僅是人流,物流的碳足跡同樣需要關注。
在印度,說到城市物流,主要著力於最初和最後一哩路物流。市場上也越來越多像我們一樣的公司,主要是透過提升效率和最佳化應用來改善司機的生活。
低排放區限制了大部分污染車輛的通行,這也是為什麼巴塞隆納都會區投入了60萬歐元作為補助金,目前有各種不同計畫,推動自行車物流中心的設置,我們很認真投入推動貨運自行車計畫,因為我們相信這是最後一哩配送應走之路。
若要有一個永續的都市系統,改善貨運是我們能執行行且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像是利用電動車送貨, 或是共享運具、併裝託運、更好的路路線規劃和資訊共享。
發展永續城市物流路徑圖,透過城市溫室氣體盤查申報排放量,結合貨運框架方法,計算貨運及物流排放量;設定達成零排放都市貨運的目標年期;透過燃料(效率)或電動運具方法減少排放;協同企業、利害關係人及市民公同合作。
桃園市生態物流社群主席城市, 推動低碳、智慧、永續的物流政策,多管齊下、推動極具企圖心的行動,關注物流產業關鍵環節,解決城市貨運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挑戰及利害關係人深度諮詢與參與。
新冠疫情衝擊下,全人類生活彷彿被按了暫停鍵。封城、停工、出入境管制⋯⋯一再衝擊全球經濟百業。但在一片蕭條中,也有科技創新解決方案,悄悄異軍突起。
桃園多樣化的貨運計畫(低排放運具、貨運利害關係人的參與以及物流聚落),是永續物流政策的核心,特別是物流聚落和貨運聚落,例如Sogaris物流園區,整併貨運交通,減少區域道路的貨運哩程上,並提供使用者物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