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專題報導《相片》高副市長出席11/7 台灣日活動
台灣代表團於11月 7日舉辦「台灣日」活動,主題為綠能在台灣的應用、綠色融資及台英氣候合作的研討會,廣納台灣與英國共計20逾位 產業界、技術專家、公部門及立法機關代表為講者,台灣與英國各界逾百人出席,其中包括英國國會及蘇格蘭議會跨黨派議員。 鄭文燦市長則以線上參與,與國際社會分享桃園綠能推動計畫與成果,高安邦副市長也於現場實際參與,與各界代表相互交流。
了解更多 -
COP專題報導《相片》高副市長出席11/5 ICLEI城市循環經濟案例分享場次
桃園市政府高安邦副市長於英國時間11月5日出席 ICLEI城市循環經濟案例分享場次,與各國代表相談甚歡。 與會來賓包含:循環經濟計畫負責人Charis Hoffmann、格拉斯哥市議員David McDonald、夏威夷茂宜島議會成員Kelly King、ICLEI美國分部資深專員Kale Roberts,並有芬蘭土庫市長Minna Arve、葡萄牙波多副市長Filipe Araújo線上參與分享。
了解更多 -
COP專題報導《相片》高副市長參與 COP 26藍區活動
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並自1995年起每年舉辦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COP)。而原訂去(109)年底召開之COP26,受疫情影響而延至今(110)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於英國格拉斯哥市舉行,而桃園市是全國唯一參與的城市,向國際分享桃園發展綠色低碳城市的策略與成果,而COP26最終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確保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並將透過調適作為以保護社區和棲地,並談到氣候金融上資金動員及各國合作的問題。 COP26締約國大會分為藍區、綠區及中央團活動區,其中藍區(核心區)需為聯合國認可的197個會員國代表及觀察員組織,於事前申請通行證,取得資格者方可入場進行相關活動,並由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協助市府取得觀察員身分,得以進入藍區(核心區)與世界各國交流,並分享推動社區永續家園的經驗。
了解更多 -
COP專題報導高副市長分享桃市代表團參與COP26經驗談,向國際展現桃園發展低碳城市成果,並朝淨零排放努力
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今(1)日下午於市政會議,向市府團隊暢談桃園市代表團參與COP26的經驗與成果。高副市長表示,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並自1995年起每年舉辦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COP)。而原訂去(109)年底召開之COP26,受疫情影響而延至今(110)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於英國格拉斯哥市舉行,而桃園市是全國唯一參與的城市,向國際分享桃園發展綠色低碳城市的策略與成果,而COP26最終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確保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並將透過調適作為以保護社區和棲地,並談到氣候金融上資金動員及各國合作的問題。 高副市長說明,COP26締約國大會分為藍區、綠區及中央團活動區,其中藍區(核心區)需為聯合國認可的197個會員國代表及觀察員組織,於事前申請通行證,取得資格者方可入場進行相關活動,期間感謝產業服務基金會協助市府取得觀察員身分,得以進入藍區(核心區)與世界各國交流,並分享推動社區永續家園的經驗。 高副市長指出,桃園市代表團在11月6日至11日期間,共計參與4場發表會及3場外交拜會活動,包括11月6日市府環保局分享桃園市2050年淨零排放的4大路徑,涵蓋再生能源發展、工業燃料轉型、智慧城市及低碳運輸,以淨零排放為核心精神來發展綠色經濟;11月7日則由鄭市長透過線上視訊方式,參與「台灣日活動」,暢談桃園綠能產業發展概況,更與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進行交流,現場他除了代表鄭市長對美方轉達友好問候外,美方也鼓勵台灣落實減煤,多使用天然氣發電,並關切台灣在網路攻擊下的能源問題,提醒資安防護,並對於台灣不畏困難參與COP26表達支持。 高副市長談及,11月8日桃市代表團受邀參與帛琉主辦的「社群行動競逐2050碳中和」會議,會中分享桃園結合公民參與力量推動低碳社區認證的成果,展現市府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協助社區以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面向,將低碳精神融入日常生活;11月10日桃園以生態物流主席城市的身分,出席ICLEI主辦的會議,分享桃園作為物流重鎮,降低物流產業鏈碳排作法,並展示桃園5大生態物流示範區的執行成果;11月11日桃市代表團則參與格拉斯哥市政府晚宴,與格拉斯哥市長Philip Braat及芬蘭土庫市市長Minna Arve進行交流。 高副市長也說,COP26因應氣候變化,在調適、金融及減緩方面達成重要共識,尤其各國在資金、能力建設和技術轉移方面需進一步擴大行動和支持,並在氣候金融方面應引導資金流向兼顧減碳與營利的投資項目,金援開發中國家;同時間鼓勵締約方加強減排,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減少45%,並分階段削減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及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以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論及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對台灣的影響,高副市長指出,台灣雖非締約國,短期內不受規範,但仍應制定減碳目標及計畫,做好參與國際碳權市場的準備,方能免除日後加諸之貿易壁壘障礙及氣候稅賦;同時也凸顯未來將有低碳原物料貨運、航運新市場的轉機。
了解更多 -
COP專題報導COP26推動2050淨零排放 桃園以生態物流主席城市受邀分享運輸及智慧物流成果
桃園副市長高安邦11月10日以生態物流主席城市身分,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大會核心藍區由ICLEI主辦的「城市的雄心壯志與經得起未來變化且公平的交通體系(City Ambitions Towards Future-Proof and Equitable Mobility Systems)」進行桃園市推動生態物流的成果發表。 高安邦副市長表示,桃園擔任ICLEI首屆生態物流主席城市,面對氣候課題,交通運輸領域是轉型的關鍵部門,而桃園境內佔全台灣超過八成的物流公司。物流產業在桃園快速發展之際,亦同時面對並積極克服環境的挑戰,因此ICLEI特別邀請桃園擔任主席城市,共同推動生態物流倡議,並將生態物流思維納入實現城市氣候目標的明確途徑。 身為生態物流社群的主席城市,桃園以身作則,推動永續的城市物流措施,並朝向零排放目標。為了實現桃園的雄心壯志,以及具體達成目標,桃園將推出生態物流白皮書,這是桃園與 ICLEI及在地的合作夥伴共同研擬的成果,也將是亞洲的創舉。桃園的目標是整合技術、政策和城市規劃,來輔助城市貨運相關單位邁向環境、社會和經濟的永續。 高安邦副市長並表示,為了促進低碳、以人為本以及永續的生態物流,桃園積極推動永續的城市貨運規劃以及促成公私協力。桃園也建立了五個生態物流示範區,每個示範區位於城市的不同區位,具備不同的環境條件,測試各種解決方案,例如,智慧倉儲系統、自動化設備、共享倉儲、可再生能源系統、電動和氫動力汽車以及綠色建築,桃園會持續履行我們對永續發展的承諾,邁向淨零排碳的目標前進。 本次同場除高安邦副市長外,還有西班牙巴賽隆納副市長Janet Sanz、義大利米蘭FNM集團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經理Elisabetta Tromellini、哥倫比亞馬尼薩萊斯市環境處秘書Juan Sebastián Ramos、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公共空間部長Clara Muzzio及 ICLEI總部永續交通負責人Tu My Tran與會交流 新聞發布:桃園市政府環保局永續科長井長瑞0905567220 新聞連繫: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公關室主任蔡元正 0928878271
了解更多 -
COP專題報導桃園積極參與2050淨零排放行動 分享減碳作為
2050淨零排放,桃園不缺席,高安邦副市長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期間,率領桃園市團隊實際參與環保署於英國當地所舉辦之「淨零轉型城市行動論壇」,本次COP26大會時間於10月31日至11月12日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辦,重點在於確保全球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進行調適以保護社區和自然棲地、資金動員及團結合作。 高安邦副市長於本次論壇中表示,桃園自升格後便致力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主的城市推動綠色城市,引用資訊技術,迅速、靈活、正確的方式,整合城市資訊發展智慧城市,及以健康友善、安居樂業及智慧韌性等3大目標落實永續城市。 江育德副局長也於本次論壇中,分享桃園市2050淨零轉型的路徑及作法,提出發展多樣化的再生能源發展、工業高排碳的能源轉型、打造智慧城市及改善交通運輸等四大策略,並發表目前擔任生態物流主席城市之目標與成果。 論壇中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表示,氣候變遷是當代最重要議題之一,國際間已有超過120個國家呼應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臺灣也在10月21日預告的溫管法修正草案,納入淨零排放目標,並強化相關減量對策工具;此外,在行政院統籌之下,成立「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負碳技術」及「治理」等五大工作圈,進行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及藍圖規劃,找出最符合臺灣推動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 Cammy Day副議長也提及蘇格蘭致力於再生能源,在風力及其他未來新能源(future power generation)居於領導地位,有將近97%的電力供應都仰賴再生能源。 高安邦副市長最後表示,永續城市的發展往往需要資源的整合及各部門的協調,桃園將持續落實永續城市願景,我們也邀請全球的城市共同響應,一起為創建更永續的城市努力。會後也邀請Cammy Day副議長及IGES永續綜合事務中心Junichi Fujino博士,未來有機會到桃園進行參訪。 本次論壇桃園市副市長高安邦、環保副局長江育德、環保署沈志修副署長、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英國愛丁堡市議會Cammy Day副議長及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GES)永續綜合事務中心Junichi Fujino博士等均參與該論壇。 新聞發布:桃園市政府環保局永續科 科長井長瑞0930068944 新聞連繫: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公關室 主任蔡元正0928878271
了解更多 -
COP專題報導COP26推動2050 淨零排放 桃園受邀分享 低碳永續家園成果及淨零排放途徑
桃園副市長高安邦11月8日受邀參與COP26由帛琉主辦的「社群行動競逐2050碳中和(Civil Society Actions for Campaign to Be Carbon Neutral by 2050)」展現桃園推動低碳永續家園的認證成果及推動淨零排放路徑以再生能源、工業能源轉型、交通運輸轉型、智能系統運用的發展說明。 面對持續氣候變遷風險壓力,國際極積布署 2050 淨零政策,各國將陸續祭出相關規範,現今已有約800座城市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桃園也不例外,在結合推動碳中和的工作上,以公民社會角度落實低碳永續家園從社區發展,在再生能源發展上以多面向拓展,於太陽光電,結合公私有場所閒置空間及屋頂進行太陽能設置,近3年成長幅度65%,於風力發電上,陸域風機的裝置容量已達100.7MW,另外桃園首座生質能中心,將於2021年底進入營運階段,每年發電量預計可達約2.2億度。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於7日線上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台灣日」活動,與國際社會分享桃園綠能推動計畫與成果,並進行綜合座談,並分享桃園在2016年即制定《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並率先六都於2018年成立「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綜理全市綠能政策,並說明桃園再生能源裝置以太陽能、風力及生質能為主,累計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共63萬8,000瓩(638MW),為北台灣最高,每年預估可生產12.8億度綠電,年減碳量約65.1萬公噸。鄭市長也說,能源轉型、擴大綠電及再生能源是面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對策,更應該是全球性的行動,全球各國家政府和企業都應共同努力,讓「2050年淨零排放」從現在就開始。高安邦副市長表示桃園推動低碳永續家園,市層級獲得評等最高等級評等認證-銀級外,行政里參與率已達80%以上,為六都第一,由下而上支持低碳綠色城市在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6大運作機能的行動項目建構,同時也透過企業、機構、學校等參與協助,擴大宣導範疇及能量,提升全民認知及技能,轉化為低碳生活行動力。 在綠色運輸發展上,桃園刻正建構三心六線,連結都市的大眾運輸。並逐漸以低碳運具取代汽、柴油車,桃園市內登記的電動機車更已超過7萬5千輛,為全國第一。更善用空間建置便捷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全市已有378處場站,累計騎乘人次為4,895萬人次。 高安邦副市長最後表示要達成淨零排放的永續城市,除了公部門資源整合及各部門的協調外,也要持續與私部門共同努力創造,桃園將持續落實永續城市願景,我們也會與全球的城市共同努力,一起為創建更永續的城市努力。 本次同場除高安邦副市長外,還有帛琉國家農漁業及環境部長Steven Victor、帛琉國家環境專員Charlene Mersai、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胡則華處長、國合會研究發展考核處曾筠凊處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楊順美秘書長、產業服務基金會葉珍羽 經理與會交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