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與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共同致力於永續貨運與生態物流的國際領航者,透過永續的城市貨運規劃,使城市環境可以更永續且更宜居。
台灣與法國城市合作又大步展開。桃園市副市長李憲明九日拜會桃園姊妹市,也是甫獲2022年歐洲綠色首都法國格勒諾布爾,為推動綠色城市及永續發展進行城市交流。 桃園市李憲明副市長於5月9日率團訪問法國姐妹市格勒諾布爾大都會區,團員包含邱俊銘副秘書長、環保局呂理德局長、研考會吳君婷主任委員、交通局劉慶豐局長等人,將與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都會區法拉利(Ferrari)主席、海倫格(Herenger)副主席、布娃(Bouvard)副局長、國際事務負責人沃辛(Voisin)、投資部門貝魯(Béroud)總監等首長進行官方拜會交流。 格勒諾布爾與桃園的情誼深厚,自2018年開始締結為姊妹市,近年已就智慧城市與綠色能源,甚至是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等議題進行過多次交流,此次於國際逐漸解封之際,首度進行實體會面,本次將以永續城市治理各面向進行分享。 格勒諾布爾人口組成與桃園相似,人口組成年輕並有多元文化;在地形方面,由於格勒諾布爾市區地勢平坦,在低碳交通推動時,相對於自行車騎士與行人較為友善,但同時因處盆地,故空污易聚積於市區,因此,設立低排放區禁止沒有標章的重型貨車及輕型商用車進入市區,各項減少空氣污染措施讓格勒諾布爾於2022年獲得「歐洲綠色首都」殊榮,並贏得「永續都市移動計畫獎」。 桃園市政府指出,代表團除了將借鏡格勒諾布爾在低排放區的相關作為外,也將分享在永續交通推動的管制相關治理措施,如桃園國際機場劃設全國首座機場空氣品質維護區,透過智慧車牌辨識系統、路邊攔檢等稽查方式、以及加強機場進出一、二期柴油大型車輛檢驗管制、攜手企業車隊成立低碳車隊聯盟,宣示優先使用環保低污染貨車,改善運輸造成的排碳及污染問題,從源頭減少對城市的影響。 環保局表示,藉由此次的交流,桃園與姊妹市格勒諾布爾交流永續城市治理策略,分享桃園推動生態物流的成果與經驗,開啟未來更多的交流互動機會。
國際疫情解封下,桃園首度推動實體城市外交有重大的進展。由桃園市副市長李憲明率領的代表團,將於明天5月9日9點,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召開永續與城市論壇,與全球10個國家,13個城市共同分享永續發展與生態物流經驗。 桃園自2019年起與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合作,擔任全球首屆生態物流社群主席,並延任至2022年底。為積極推動生態物流,過去兩年在疫情影響下,桃園與各個生態物流社群城市僅能透過線上方式進行對談、交流。 桃園市政府表示,隨著國際逐漸解封,桃園市由李憲明副市長率團,團員包含邱俊銘副秘書長、環保局呂理德局長、研考會吳君婷主任委員、交通局劉慶豐局長等人,於5月9日至5月10日進行疫情解封下第一次的實體城市外交,參與法國格勒諾布爾大都會區「永續城市物流工作坊」,將與生態物流社群城市、歐洲綠色首都城市等全球共10個國家13個城市進行與實體城市交流。 環保局表示,,本次永續城市物流工作坊以「電商對於永續城市物流的影響與挑戰」、「物流轉向及配套措施」以及「辨識與吸引利害關係人參與」為主題,各參與城市將分享實行永續城市以及生態物流的實務經驗,與會城市包含美國波特蘭(Portland)、西班牙馬德里(Madrid)、西班牙莫夕亞(Murcia)、荷蘭格羅寧根(Groeningen)、印度新德里(New Delhi)、印度帕納吉(Panaji)、捷克布拉格(Prague)、拉脫維亞里加(Riga)、哥倫比亞波哥大(Bogota)、阿根廷羅薩里奧(Rosario)、法國格勒諾布爾大都會區(Grenoble)、法國南特都會區(Nantes Métropole)、法國大安錫城市圈公共社區(Grand Annecy)等城市。 本次會中將由李副市長為本次工作坊開場引言,並特地邀請本市鄭文燦市長以預錄影片方式,分享桃園於永續發展上所作的努力,會議中邱副秘書長亦將與各參與城市分享桃園在2050生態物流淨零碳排路徑。 環保局說,希望透過本次實體交流,可以更加深化國際城市彼此之間的合作,在物流、環境等方面共同努力,分享城市治理,一同打造更永續、更宜居的城市。
記憶體模組大廠 威剛科技 跨足綠能物流市場!旗下品牌 威速登 推出首款專為物流業者設計的『商用智慧電動三輪車』,兼具高負載、安全性及靈活性,更適合臺灣地狹、巷弄多的都會區,是電商平台、物流業者與餐飲配送的低碳綠能最佳幫手! 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來看看,這款『商用智慧電動三輪車』到底具備哪些特色呢? 強大的載運能力 置物空間800公升、載重200公斤。 省電續航力 提供空車平坡連續行駛110公里的省電續航力,能大幅節省物流人員搬運時間與體力。 接軌國際 全臺唯一符合「歐盟L5e車款過彎穩定性規定」,讓使用者能兼顧運輸效益與行車安全。 加裝保溫冷鏈技術 擔負醫療用品和其他需低溫宅配物品的短程運送偏鄉地區。 上個月,在林口物流中心舉辦交車儀式,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及桃園市鄭文燦市長共同親臨出席,並致詞表示電動運具為全球減碳新趨勢,國發會已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訂下2040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工業局「#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也集結國內業者設計研發實力輔導開發電動三輪車,不僅滿足低碳綠色物流的需求,更善用資通訊(ICT)優勢,發展國內電動機車供應鏈,讓臺灣減碳腳步與國際接軌成為最佳典範
桃園市長被描述為「大膽城市的地方領導者」,而桃園市通過促進公共和私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以及利用技術、政策和城市規劃等資源,促進清潔、永續、高效能和安全的城市貨運
科學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我國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期盼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以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創造綠色就業、達成能源自主並提升社會福祉。「2050淨零轉型」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必須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才能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
桃園市長鄭文燦3月24日上午前往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22 SDGs國際論壇」。鄭市長表示,減碳已經是全球的共識,目前中央已提出2050淨零排放以及訂定2030減碳目標的承諾,但仍需要規劃一條淨零路徑,包括再生能源、循環經濟、低碳科技、綠色金融、智慧建築、環境智慧管理等,都是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並透過碳稅等法規的制定與修正,提供企業誘因。鄭市長指出,在政府與民間部門形成共識、共同合作下,讓低碳城市、循環經濟可以成為未來國際通用的共同語言,也是台灣接軌國際、貢獻國際的一個重要方向。 鄭市長說,桃園升格後,以低碳城市做為發展目標,2015巴黎氣候峰會及2021格拉斯哥氣候峰會期間,市府皆派員積極參與。去(110)年氣候峰會以調適與減輕為主題,並引入新的減碳科技及財務模式來促進低碳化的實現,與會成員也提出許多良好的建議。 鄭市長表示,桃園是台灣最大的工業聚落,有1萬2,000家工廠,工業產值全國第一,在全台縣市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問題時,桃園仍維持人口出生率高於死亡率、移入人口率高於移出人口率的發展態勢,是一個人口正成長且相對年輕的城市。升格後,市府制定「桃園市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並成立「桃園市綠能專案辦公室」,並在109年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桃園自願檢視報告(VLR),110年成立「桃園市政府永續發展會」,讓城市治理符合SDGs的17項目標,並作為市府施政的核心價值;以再生能源為例,目前桃園整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691MW,其中太陽光電系統是北台灣第一名,相較升格前成長87.5倍,透過各種公私部門合作方案,讓再生能源成為主流。 鄭市長也表示,桃園在政府再生能源補助上率先提出儲能設備補助方案,目前台電提出「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試辦計畫,預定達到1.2GW,其中桃園虛擬電廠儲能設備的投資個案在今(111)年就有18件,未來將可作為用電尖峰、離峰時的調節,有效提升電網穩定度。 鄭市長指出,桃園持續落實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政策,自103年起,7年來降低13.74%,減煤減空污政策也是近期聯合國氣候峰會的主題之一,目前台灣包括大潭電廠及通霄電廠是採用天然氣發電,台中火力發電廠及興達火力發電廠則是採用燃煤發電,政府將持續提升天然氣發電比例,逐步讓燃煤發電退場。 鄭市長也指出,桃園是全台工業用鍋爐使用最多的城市,市府持續輔導大宗生煤使用廠改燃生質燃料、固體再生燃料(SRF)或天然氣,7年來總計輔導1, 572座企業鍋爐改燃乾淨燃料。桃園也率先全國、首創操作參數連線監控(CPMS),並在市內設置超過千件空氣盒子,透過智慧科技加強空污稽查,目前桃園懸浮微粒PM2.5正逐年改善,3年來年平均值為13.4μg/m3,低於15μg/m3的國家標準。市府也持續協調大潭電廠空污減量,目前大潭電廠共計6組機組,未來將配合中油第三接收站增設3部機組,市府也要求未來9部機組氮氧化物排放量必須低於原有6部機組的排放量,以達成空污減量目標,並規劃將此類空污協談機制運用於石化廠、鋼鐵廠,促進空污減量。 鄭市長表示,循環經濟是桃園都市發展的重心,桃園是台灣最大的廢棄物處理場域,擁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化工廠,市府建置全國首座生質能中心,處理廚餘、污泥等高熱值廢棄物,年發電量預估可達2億度,熱處理單元發電效率預估達25%,未來也將持續協助循環經濟機構、資源化工廠提升品質。 鄭市長提及,市府也重視碳足跡與碳揭露的推動,桃園在2019年至2021年國際碳揭露計畫(CDP)中,連續3年獲評為A級城市,展現市府推動減碳路徑上的成果;市府也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協助企業推動綠色生產轉型。鄭市長強調,桃園是全球PCB產業的重鎮,產值高達7千億元,早期PCB產業被視為高污染產業,但在升格後,市府推動重金屬總量管制政策,要求企業新建廠房必須符合高排放標準,有效降低南崁溪、新街溪、埔心溪等重金屬銅濃度。此外,桃園歷年來,重金屬污染農地總計列管342公頃,在市府積極整治下,已於110年完成復育、全數解列,讓綠色農田再現。未來PCB產業也將朝向「低碳高質」的目標邁進,讓PCB產業得以永續發展,突破減碳困境。 鄭市長指出,現今包括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縣市都在推動軌道建設,希望降低燃油運具的依賴度,桃園也期盼透過機場捷運、捷運棕線、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等3條捷運路線發展綠色交通,達成北北桃1小時生活圈。在低碳交通發展上,桃園是電動機車發展的故鄉,主要大廠都設置在桃園,目前桃園電動機車已經超過8萬輛,較升格前成長近10倍,充電或換電站也從最初的500站成長至1,422站,市府也規劃於2030年完成公務車輛及客運全面電動化,而建立友善電動運具環境仍是目前台灣面臨的挑戰,他認為應將汽車充電或換電站作為國家綠能基礎建設推動項目,以提高民眾使用電動車輛的誘因。 鄭市長表示,桃園是台灣物流重鎮,積極推動柴油車定檢及淘汰,市府與國內五大柴油車商共同推動「保檢合一」制度,讓車輛取得符合空污標準認證,並研議開放桃園國際機場需有相關認證的柴油車輛才可進入,未來也將持續在生態物流方面將低碳交通作為發展重點。桃園在3年前與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合作,獲選為全球首屆國際生態物流主席城市,市府也規劃包括沙崙綠倉儲、青埔綠能物流聚落、楊梅智慧共享倉儲、機場倉儲物流、中華郵政物流暨華亞科技園區及大溪商圈等6處示範區;以大溪商圈為例,市府在大溪停二停車場設置「低碳寧靜轉運站」,與各家物流業者合作,未來大溪老城區貨物將先運至轉運站卸貨後,再改用電動貨車或油電車等低碳運具配送至商家,也獲得地方居民及商圈店家的支持。 鄭市長也指出,桃園重視都市減碳政策,首創導入智能路燈照明系統,將全市16萬2,000盞路燈改為智能LED路燈,有效降低耗能約70%,年度電費從2.19億元驟減至6,600萬元,展現優異的減碳效果,並全國首創人因視覺雙色溫路燈設計,於路段使用黃燈、路口使用白燈,會隨著天氣晴雨改變照明模式,有效提高駕駛行車專注力,路燈報修平均時數也自50小時降低為12小時。此外,住商節能也是都市減碳重點之一,目前公務機關正在推動逐步汰換成1級節能設備的計畫,未來新設建築也將從綠建築設計走向智慧建築的方案。 在推動生態城市方面,鄭市長表示,市府推動濱海綠色廊道造林計畫,透過企業媒合等方式,在國有土地、河川、海岸等規劃5年種60萬棵樹,增加桃園的綠色資產。在海岸保育方面,市府陸續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濕地、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新屋石滬群等四大海岸生態亮點,目前也是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的熱門去處。在河川治理方面,市府則推動全流域治理政策,其中污水下水道接管戶數也從升格前約2萬7,726戶,成長至目前約17萬戶,成長率六都第一,並同時推動多項河川水質改善、水環境營造措施,以南崁溪為例,目前南崁溪畔正在舉辦2021+桃園地景藝術節,讓大家在欣賞裝置藝術之際,也可以看到桃園營造親水城市的成果。
為邁向永續的多元城市,桃園市政府於3月23日(三)下午假桃園和逸飯店,舉辦「2022永續城市高峰論壇」,桃園展現國際串聯力,邀請到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秘書長 Gino Van Beginn、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GES)執行長 Yasuo Takahashi、世界智慧永續城市組織(WeGO) 秘書長 Jung Sook Park、城市網絡組織(CityNet)秘書長Vijay Jagannatha、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永續建設處副處長Lin O’Grady、與多國駐台代表、私部門代表等,針對今年論壇主題「邁向永續的多元城市」(Towards a Sustainable Diversified City)討論議題的落實與合作交流,桃園並率全國之先與國際城市組織ICLEI共同發表國際及在地生態物流指標,使桃園朝向國際間最佳城市治理典範前進。
桃園市政府3月22日在2022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 開幕當天下午,於桃園主題館舉辦物流淨零碳排產業論壇,邀集全臺頂尖智慧物流相關產業代表就「物流淨零碳排」議題進行交流,市府邀請聯邦快遞、元太科技、工業技術研究院、和泰豐田、永德福汽車等5家標竿企業,分享淨零碳排策略以及智慧解決方案。
於2021年11月,世界各國領袖齊聚在英國格拉斯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簡稱COP26),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及風險。 也因此COP 26雖因疫情,自2020年延至2021年才舉行,但各界依舊積極參與,希望可以達成全球升溫低於1.5℃的目標,致力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 其中交通運輸領域正是減碳轉型的關鍵議題。交通運輸部門中不僅僅是人流,物流的碳足跡同樣需要關注。